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青年艺术家网

【“大美郑州”中国人物画作品掇英丨王一汀 · 孙和卿 ... 推荐作品

系统分类: 社区 艺术区 展览快递

作品版权:admin 版权所有,禁止匿名转载;禁止商业使用。

居住地 / 职业
2017-12-4 19:02:47


主办: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
       郑州天外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

作 品 欣 赏
(按作者年龄排序)

王一汀  ·  孙和卿 ·  邢玉强  (篇)



王一汀,号玄天先生,河南登封人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专业,师从毕建勋教授。



2b61511f82232b0c7543014cd7baa083.jpg





胸"无"成竹,静则道合


苏轼在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云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其论画又云: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。”作为绘画者读此,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则贻误不浅!



4ee6e5f55207161db7a5212e9ffd9720.jpg
《柳荫雅赏》

局部和整体这两个词汇是绘画者口中最频用的,局部服从整体几乎成为至理,成竹在胸也是就整体而言,也可称之为“腹稿”。画面的整体性固然重要,然而并非是完全决定或主导局部乃至一笔一墨之关键。作为绘画者应该有此体会,很多时候落一笔便成为定局,在那一刻局部倒成为决定整体的要素。于细微处见精神!《中庸》言: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善绘者关注“精微”,绝不会丢失“广大”,毕竟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而后又归于一。




c6349f45d9387defc348580bf3d9ced9.jpg

《以隐代仕时不逢》


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《通书·文辞》中提出:“文所以载道也”,《易经·系辞》曰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;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道体现于具体的“艺”中。因此,中国传统意义上的“艺”,也都有可能成为“进乎技”的道学,且中国画的形而上之内容,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“进乎技”的达道方式,所以文可“文以载道”画亦可“画以载道”,“画以载道”之道其实就是艺术活动的一次升华。




8bed4168fedebbb3e07592709464961f.jpg

《逍遥游》


艺术创作离不开技术、技巧,而同样的技术,其艺术性与技术性何以区别?拿庄子的《庖丁解牛》言,仅陶醉于解牛的动作之“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”就是技术性;而能体悟到“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”则是技术升华后的艺术性。以此言中国画,落墨行笔不过谓之技术性,笔行纸上,行点成线,团墨成面不过形而下之技;若直指内心,忘却手中之笔,神与物相合,才能渐入化境。



3c1df581be13e98cafc0422059a40fe7.jpg
《百年人物志之孙中山》

从局部着手,笔行纸上,静观笔墨之变,善驾驭丹青者自当因势利导;行笔恍若风行水上,恰风传树种,自然成林。行笔之中若规矩于古人之“圭臬”,良师之“劝导”,其画面结果不外乎呆板、生涩;故绘者此刻之关注点旨在抒情,贵在自出机杼,大可以忘却“丘壑”、“成竹”、“全牛”。



d851c18c7ed459fd6f590a7ebf5218d5.jpg

《百年人物志之梁思成》


中国画所特有的“外师造化、中得心源”之论,且能尽心之性、能穷物之理的造形,最终会表现出“物我合一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造形特征,也称之为“主客观合一”的造形特征。诚如解牛之庖丁,若对“手之所触”不能谙熟于心,对物体之构造不能格物穷理,我想一定难以享受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”之况味。



7125a6453ff46e4d410211c338af1456.jpg

《百年人物志之康有为》


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云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行避高而趋下,兵之形避实而击虚;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”画道何尝不如此,一味的规矩行事,奉传统法度为准绳,那么个人情感何以表达,李白的诗词作品就一反《乐府》诗一些惯例,从而成就了自己的某种风格,所以法无常法,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待熟悉的对象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。“道生一”,若“整体”是一,“局部”也能是一,“道”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通常的“重整体就是强调“一”,强调事物的整体性,强调事物存在及其过程的一致性为一,那么局部的任何一点一划也可为一。道可在天地之外,亦可在心田之内;可在风雅之上,亦可在粗鄙之中。整体是道,局部也是道;“胸有成竹”不是高明,“胸无成竹”不是粗浅,见性皆有道。




9d89bb6c8fa21ce82dce4be7679d1f78.jpg

《百年人物志之梁漱溟》


作画从局部入手,任由情感的变化支配线条的节奏,大可一泻千里,所谓“大胆落笔,细心收拾”决不可停滞在理论上。犹作山水,必恣肆行笔,当观其痕迹而查辩其所似,不必画树得树,画山得山;贵在画树得山,画山得水,“整体”、“腹稿”尽在预料之外,恰似庖丁“未尝见全牛”。若如此,方能体会“解衣般礴”的绘画乐趣,方能似庖丁般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”。




7c831cc1642c5ac63c778450fd613e1c.jpg

《百年人物志之冯友兰》


作画贵“静”,然“静”的首要乃是纯净、安静。老子曰:“静为躁君”,又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绘者当于湛寂之中体悟自然,齐以静心方能化万有为一,然后能格物、能致知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梓庆削木为鐻,鐻成,见者惊犹鬼神。鲁侯见而问焉,曰:“子何术以为焉?”对曰:“臣工人,何术之有?虽然,有一焉。臣将为鐻,未尝敢以耗气也,必斋以静心。斋三日,而不敢怀庆赏爵禄;斋五日,不敢怀非誉巧拙;斋七日,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。当是时也,无公朝,其巧专而外骨消。然后入山林,观天性,形躯至矣,然后成见鐻,然后加手焉;不然则已,则以天合天,器之所以疑神者,其是与!”




0d1a88acd0af4652ad50946286e36933.jpg

《百年人物志之于右任》


作品的创作正如梓庆所言:“必斋以静心”,一件作品若抱着名利之心而为之,注定感动不了观众,所以有了梓庆的“不敢怀庆赏爵禄”、“不敢怀非誉巧拙”、“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”的修养,方能产生“惊犹鬼神”的艺术感染力。“惊犹鬼神”旨在化腐朽为神奇,并不是化自然之鬼斧神工为平庸,正如黄山皆知天下奇秀,偏有不自量者穷其精、皓其首以丹青为之,最终竟无一可观者,即使梅瞿山之作充其量不过画虎不成反类犬,须知造化之功非人力所能为、所能仿,故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,极致之景必“宜诗不宜画”,尝未见有人用丹青之笔去夺九寨沟之色彩者。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很多时候就是矛盾,天马行空和谨小慎微都不足取,情感是百变的,能直接影响和改变一件作品的创作初衷,不必担忧或拘泥自己的风格和形式,你就是你,一切都自然流露,你既是本源,也是终极。




ff0514e38f3541df17b107c9e689bea2.jpg

孙合卿,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,美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。



6e876266c2a5c3704b85be01ddc30a91.jpg



参展情况

2002年,“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”发表6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。
2004年,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。
2004年,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。金奖。
2005年,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。
2011年,中国美术学院“对画”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人物画作品展。
2014年,吴宪生师生作品巡回展。
2014年,国美、央美博士精品展。
2014年,河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。三等奖。
2015年,“博绘齐鲁”写生作品全国巡回展。
2015年,孙合卿人物画作品展。
2017年,中国当代名家——笔墨中原人物画作品展。
2017年,河南省第四届中国人物画提名展。



b36241c92bd142a767416addb0ac4582.jpg

《沉香亭北倚阑干》68cm×68cm




03a33ed2eddc8d4f1dc14444a8801b5c.jpg
《高原人》50cm×180cm


bcdb8bb0d0a8c64c5fe68b09f8c9e86e.jpg
《黄土峁上》 160cm×135cm


b6952ee303cfb63d6238a0913696b145.jpg
《老头巾》69cm×200cm


73c114ebb11a75d1f8236f3eb0f243a3.jpg
《女青年》68cm×136cm


a64080a094d438298f25bac3b9b77a7f.jpg
《女人体》 68cm×136cm


d13c730488c2eb41059188a12345a01b.jpg
《清凉夏日》68cm×68cm


9d7bf77ebfbcbcc37363c3591db0d3fe.jpg
《小憩》68cm×68cm




邢玉强,郑州祭城人,民革党员,曾进修于河南大学、西安美院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华侨书画院副院长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,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、郑州美协人物画艺委会主任。




3956eaf0afed726d7ac0bb7a2100ecd4.jpg





参展经历

作品曾参加国际奥组委主办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荣获铜奖,特邀参加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,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、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、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、第二、三、五、六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、全国小幅工笔画重彩作品展、2001、200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、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、首届扇面艺术大展、第八届、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、第二、三届线描展等全国二十多次全国大展,其中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十多项,河南省第八、九、十、十一届美术作品展,其中一等奖三项,二等奖一项。由天津美术出版社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、湖南人民出版社、西泠印社出版的多部个人专著。

部分作品被全国多家博物馆、艺术馆、中国文联等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。



98ac96e04a6bcfc6d058c77a32831426.jpg

《1937-1945速写》




071aa9fe463bd359ca0d7f525a5e43b7.jpg
《柴进江南招亲》


16b5d58471476e4b23ad26c52b5cbdef.jpg
《读不尽的桃花源》


37cc183633a758608905ab7eaa332e03.jpg

《老区游记》1




0761de1bbdf113736beff38950842c3b.jpg

《老区游记》2




a6d4869c1756cd8a9a524bebd5c77e1c.jpg

《苏轼词意图——江城子 密州出猎》



9b322021f96095674c51d8e70ce4052a.jpg
《晋楚鄢陵之战》



传承中华艺术之美,有您更精彩!

约稿要求如下:

1. 个人照片1张

2. 最新个人简介(300字内,文档格式)

3. 个人作品8-10幅(尺寸要求竖幅或者斗方,标注好作品名称)

4. 若有评论性文章最佳
以上资料均为电子档,需打包压缩后发至邮箱:2296052450@qq.com,并留下个人联系方式,发过后请致电告知并确认收到。
电话:0371-55056954  18937620540(欣欣)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ff0514e38f3541df17b107c9e689bea2.jpg
作品人气
10459
浏览:10459次 收藏:0次 评论:0次
喜欢:0

居住地 / 职业
2017-12-4 19:02:47 发布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青年艺术家网. ( 豫ICP备13014725号-1

GMT+8, 2023-12-1 14:13 , Processed in 0.077516 second(s), 3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