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胡适说,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。翻阅陆小曼的绘画图册,也可觉知她的腕下风景不可不看,不可多得。 在徐志摩过世之后,陆小曼饱受思念故人与病痛的折磨。有一天,她给胡适写了一封信表示“立刻看透一切的一切,忘记了一切的一切,我发誓在短时间内要成功一样事业”(《卖画》,见《陆小曼自述自画》,中国青年出版社,2013年版)。陆小曼所说的事业便是绘画。同样在这封信中,她袒露自己的画比较好卖。对此,陆小曼感慨:“也许是天可怜我,给我一条最后的路走走。”然而,这条“最后的路”是宠她无以复加的徐志摩留给她的——至少,她走上绘画这条路,徐志摩立下莫大功劳。 ![]() 陆小曼仕女四条屏 陆小曼生在长在一个书香世家。父亲陆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,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,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,回国后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入度支部(后为财政部)供职,历任司长、参事、赋税司长等20余年,是国民党员。母亲吴曼华,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长女,多才多艺,古文深有基础,更擅长一手工笔画。或许,就是在这样文风浓郁的家庭中长大,才诱发并蕴育了陆小曼的文思艺心,其绘画基础由她母亲授予,在幼年求学时画艺就小有名气了。 15岁那年,陆小曼转入北京圣心学堂,学英、法等外文,兼学绘事。其间,她主要学西洋画,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。据说,有一次法国人到陆小曼当时就读的圣心学堂参观,看到一幅油画,问是何人所绘,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,法国人很欣赏,当即支付200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,将油画买去,引起校内和社会瞩目。 后来,陆小曼拜画家刘海粟为师,这使她的国画画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的画:“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,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。”1930年,徐志摩为了把她引向他所期望的那条路——画画、写文章,又让陆小曼拜画家贺天健为师。陆小曼由此潜心学画,画艺得到长足的进步。 ![]() 据陆小曼的表妹吴锦回忆,陆小曼多次跟她讲起当时一件奇怪的事:徐志摩坠机的那天中午,悬挂在家中客堂的一只镶有徐志摩照片的镜框突然掉了下来,相架跌坏,玻璃碎片散落在徐志摩的照片上。陆小曼预感这是不祥之兆,嘴上不说,心却跳得厉害。谁知第二天一早,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跑到徐家,真的给陆小曼带来了噩耗。她一下昏厥了。醒过来后,她号啕大哭,直到眼泪哭干。王映霞这样描述她当时的模样:下午,我换上素色的旗袍,与达夫一起去看望小曼,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,头上包了一方黑纱,十分疲劳,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。见到我们,挥挥右手,就算是招呼了,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,在这场合,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。沉默,一阵长时间的沉默。小曼蓬头散发,大概连脸都没有洗,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。 ![]() 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,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———一幅山水画长卷。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,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,风格清丽,秀润天成。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,计有邓以蛰、胡适、杨铨、贺天键、梁鼎铭、陈蝶野诸人手笔。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,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,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,故物未殉人。小曼看着这张画卷,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,泪水涟涟,百感交集。自此,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,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。徐志摩失事后,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,遭受的批评也大,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。徐志摩的朋友们认为是陆小曼不肯北上才导致悲剧上演。 由于徐志摩的去世,陆小曼伤心欲绝,绘画就停了一段时间。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,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,他说:悲哀的最大表示,是自然的目瞪口呆,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,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。其次是抚棺一哭,这我在万国殡仪馆中,当日来吊的许多志摩的亲友之间曾经看到过。 后来她重又向贺天健请教画艺,贺天健要陆小曼做到“三看”:一是要细看真山真水,二是要细看古今名画,三是要细看自己的作品。所以,陆小曼的画作中有很浓重的贺天健风格。另外,经作家凌叔华介绍,陆小曼又向京派名家陈半丁学习花鸟,但因为病痛和思念,学学停停,但倒也入了花鸟画的法门。在取法历代巨匠过程中,陆小曼最爱沈周、倪云林的山水。她擅长设色山水,画风近似清代王鉴一路,格调幽雅淡远,润泽秀丽,晚年则入苍茫之境。 ![]() 陆小曼还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及画展。1929年,她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;1934年,她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,成为该会最初的会员。1941年,陆小曼在大新公司(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)楼上开个人画展,展出作品有100多幅。1949年7月,陆小曼有两幅画入选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画展;1955年3月,又有两幅画作入选第二次全国画展;1956年,陆小曼入上海中国画院,成为该院首批专业画师;1959年,她还被全国美协评为“三八”红旗手。 可惜的是,陆小曼创作一直不够自觉,所以留传下来的作品不是很多。正如她的老师刘海粟和贺天健说的,“她天分很高,但不够勤奋”。据估计,目前世上留存的陆小曼画作有百幅左右。这些画作分别收藏在上海中国画院、上海博物馆、浙江博物馆、海宁博物馆及一些私人收藏者手中。新世纪以来,陆小曼的书画作品频频亮相于各大拍卖会,卖价不俗。 ![]() 著名作家、收藏家董桥的散文集《故事》(作家出版社,2007年2月版)中,收录了陆小曼的一幅画作《晚渚轻烟》,望之山岭叠翠、白云缥缈、卧松苍劲、屋宇深藏,更有危崖耸立、溪水沉静。董桥说此画“尺幅不大而烟雨浩淼,深浅点染之间烘托出梦落潇湘的文人沧桑”。既是鉴赏行家的断语,更有古典情怀的流露。董桥特别欣赏陆小曼的画,称“碰到一幅要一幅”。 ![]() 在陆小曼所有画作中,有一幅山水画长卷最为著名。这幅画作之所以著名,并不是因为其艺术水准有多高,而是因为其画本身见证了文人交往的风雅往事。据《陆小曼自述自画》交待,1931年“九·一八”事变前夕,日本人正步步窥伺入侵我国东北三省。陆小曼想通过画山水寄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,希望祖国河山不受到日本的践踏,于是她卷起袖子,破例画起长卷来了。这幅画不仅是陆小曼的早期呕心之作,更珍贵的是它的题跋,计有邓以蛰、胡适、杨杏佛、贺天健等人手笔。 1931年11月19日,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,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,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,故物未殉人,成为徐志摩唯一的一件遗物。陆小曼一直保存着这幅珍贵的画作,直到1965年病危前夕,才将它和梁启超一副集字对联交给徐志摩的一个亲戚陈从周。后来,陈从周将梁启超的对联和陆小曼的这幅山水长卷捐给了浙江博物馆。 |
浏览:5039次 | 收藏:0次 | 评论:0次 |
喜欢:0次 |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青年艺术家网.
( 豫ICP备13014725号-1 )
GMT+8, 2023-3-31 23:25 , Processed in 0.232956 second(s), 3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